提示:点击上方↑"体育课教案"快速关注我们
足球——脚背外侧运球
兴国六中 初二体育 钟春明
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
认真贯彻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在课堂教学中,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。同时,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努力构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,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积极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,为其“终身体育”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。
教学背景分析
1、 教学内容分析:脚背外侧运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经常用到,一般在带球快速奔跑和向外侧变向运球时都用到这种脚法。这一内容的学习对提高球感、增强比赛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。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,学生较熟练掌握这一教学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。
2、 学生情况分析:本课授课对象为我校初二(2)班学生,男生16人,女生14人。他们对足球这一项目兴趣浓厚。但因为学生初一时来自不同的小学,因此足球技术掌握情况参差不齐。一部分同学有一定基础,但是动作却不规范,还需改进。在心理特征方面,初二的学生正处于身体、心理发育的高峰期,活泼好动,情绪起伏变化较大。这一点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。
3、 教学状况:脚背外侧运球教学共4课时,本次课为第3课时。前两次课通过讲解示范、模仿练习等手段,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使用正确的脚部位触球。但是推拨球力量的大小还掌握不好,变向运球时往往控制不住球。本次课将继续学习脚背外侧运球技术,提高脚背外侧控球能力。在场地器材方面,我校有200米跑道周长的人工草坪一块,足球配备充足。
本课教学重点:变向运球时脚触球的部位 本课教学难点:推拨球力量适当
4、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:本课充分发挥我校场地、器材方面的优势,学生人手一球,增大练习密度,突出“体验式”学习。学生在熟悉球性的基础上,继续学习脚背外侧运球,充分体验脚背外侧变向运球,提高控球能力。这样由易到难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,符合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,因而具有实效性。
教学目标(内容框架)
1、 知识目标:通过本课的继续学习,使学生掌握足球脚背外侧运球技术的理论要点,加深对这一技术的理解,提高控球能力;
2、 技能目标:使90%以上的同学能够用脚背外侧直线运球;70%左右的同学能够做简单的变向运球。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、协调素质;
3、 情感目标:通过体验式学习和小组合作练习,培养学生的勇于实践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。
教学过程(文字描述)
【开始部分】:课堂常规教学
【准备部分】:徒手操(1、定位操 2、行进操)
【基本部分】:足球
1、 熟悉球性练习
(1) 颠球练习
目的:增强球感 要求:脚腕放松,动作自然
(2) 听哨运球、停球
目的:提高运球时的反应能力和对球的控制能力
要求:跟随哨音快速启动和停止
(3) 左右脚连续拉球
目的:提高脚掌对球的控制能力
要求:动作连贯,全身协调
(4) “面对面”运球
目的:开阔视野,提高运球转身的能力
要求:动作反应迅速,不“低头”运球,保持视野开阔
(5) 运球报数
目的:开阔视野,提高学生有球状态下的反应能力
要求:反应迅速,不“低头”运球,保持视野开阔
2、 进一步学习足球脚背外侧运球
(1) 直线慢跑运球往返
目的:充分体验脚触球的部位及用力的大小
要求: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,上体稍前倾,两臂自然摆动,步幅要小些。
(2) 脚背外侧变向运球过杆
目的:提高脚背外侧的控球能力,增强球感
要求:动作连贯,脚腕“抖拨”适当
(3) 运球接力比赛
目的:提高学生所学技术的运用能力,增强学习兴趣
要求:合理运用所学技术,全力以赴
【结束部分】:1、放松练习
(1)小腿按摩
(2)静力拉伸
(3)小游戏:“踩脚尖”
2、小结;师生再见、收器材
学习效果评价设计
评价方式
1、学生课堂练习的参与度提高,每个人都能充分“动”起来;
2、学生通过练习,对所学技术掌握水平提高,动作较连贯;
3、师生间、生生间互动交流良好,课堂气氛活跃。
教学反思
本课内容首先强调巩固旧的知识技能,并在此基础上,依据学生掌握情况,进行了一些拓展提高。脚背外侧直线运球经过了3课时的学习,学生在练习状态下已有90%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。同时,在足球比赛中,脚背外侧运球还经常被作为运球变向摆脱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。所以,在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直线运球的基础上,引领学生进行脚背外侧变向运球练习,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足球的实战能力,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、更全面地掌握脚背外侧运球这一足球技术。
实践证明,本节课我所采用的脚背外侧运球绕标志桶360度的练习方法,是很有实效的,学生一看就明白,继而激发起练习欲望,表现出浓厚的练习兴趣。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,学生初步掌握了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,有70%左右的同学能够完成这一技术。尽管这节课的练习密度、运动量都较大,学生在身体上有些疲劳,但是,因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、层次合理,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心理状态上并没有出现倦怠、消极情绪。
总之我想,有时一节成功的体育课,它的练习方法其实是简单的;学生在练习中应该是快乐的;而教学目标的达成,必须是实际而高效的――这节课基本就是这样。
我们致力于为全国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和训练经验的分享与交流,欢迎广大教师投稿!
投稿信箱:18582227081@163.com平台内分享您的文章时我们将为您署名。
本文仅代表开云平台观点。
本文系开云体育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